股票杠杆平台开户
你的位置:股票杠杆平台开户_股票如何加杠杆_证券怎么加杠杆 > 股票杠杆平台开户 > 证券投资APP 为什么年纪越大,越懂陶渊明?_东晋_刘裕_桓玄在刘裕打败桓玄重新迎回晋安帝之后,东晋王朝虽然还维持着朝廷的模样,但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。就在这个混乱昏暗的时期,大诗人陶渊明像一颗耀眼的星星证券投资APP,给东晋灰蒙蒙的天空带来了光亮。
陶渊明,字元亮,晚年到刘宋后改名潜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省九江市)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“田园诗派之鼻祖”。
他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士族家庭。他的曾祖父陶侃可是东晋响当当的人物,既是能带兵打仗的军事家,又是善于治理政事的政治家。最风光的时候当过大司马,管着八个州的军事大权,还被封为长沙郡公。陶渊明的爷爷和父亲虽然不如陶侃出名,但也都在地方上当过太守。
展开剩余90%按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陶渊明小时候日子应该过得不错。可惜他九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,家里一下子败落下来。母亲带着他和妹妹实在活不下去,只好搬到外祖父孟嘉家里寄住。这位孟嘉老先生在当地很有名气,特别爱喝酒,性格洒脱不羁。
小小年纪的陶渊明整天跟着外祖父,不知不觉也染上了几分豪放气质。更幸运的是,孟嘉家藏书特别多,这让陶渊明有机会读遍各种书籍,对历史典故越来越熟悉。当时读书人都追捧道家学问,把《老子》《庄子》奉为经典,不太看得上儒家。可少年陶渊明不光研读老庄思想,还扎扎实实地学了不少儒家经史。
到了东晋末年,朝廷里净是些奸臣当道,官场腐败得一塌糊涂。陶渊明品性高洁,最看不惯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虽说家庭条件不好,但他还是坚持读书学习,心里总想着要"干一番大事业,救百姓于水火"。
公元393年,二十九岁的陶渊明收到朝廷任命,去江州当祭酒。可到了那里才发现,就凭他这种没什么靠山的士族出身,根本得不到重用。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些繁琐的官场规矩,熬了没多久就干脆辞官回家了。没过几个月,州里又来请他出山,这次他连考虑都没考虑,直接拒绝了。接下来的五六年,他就安心在家读书种地,过着清静恬淡的日子。
公元400年,掌握着东晋兵马大权的将领桓玄派人来请陶渊明去做幕僚。这时候的陶渊明还不知道桓玄野心勃勃想要篡位,稀里糊涂就跟着干了。等到看出桓玄的阴谋,他后悔得肠子都青了,压根不想跟这种乱臣贼子同流合污。可一时又找不到脱身的借口,正好这时候他母亲去世,这才借着守丧的名义赶紧溜回家。
从此陶渊明在自家地里干活养活自己,闲下来就写诗作文。后来听说桓玄真的篡夺了皇位,他写了首诗,意思是:“埋没行踪,隐居陋室,与世间隔绝。环顾四周无人知晓,柴门白天总是紧闭。”摆明了不想谈论这等脏事。
后来听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,陶渊明以为可以一展才华,又跑去投靠,当了个镇军参军。刘裕打进建康城后,雷厉风行地整治官场歪风邪气,东晋朝廷眼看着有了新气象。陶渊明觉得这回碰上明主了,对刘裕挺有好感。哪知道没过多久,刘裕就开始徇情枉法、排除异己、任人唯亲,陶渊明失望极了,一怒之下又辞了官。
这之后陶渊明的叔叔陶逵推荐他去当彭泽县令。才上任几十天,就听说刘裕自封车骑将军,要把各州兵马都抓在手里。陶渊明心里明白,这是要篡位的节奏啊!眼看东晋气数已尽,他心灰意冷打算辞职。
这天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被妻子翟氏看穿了,问他到底怎么了。陶渊明竹筒倒豆子似的说:"这官我不干了,回家!"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辞官的事了。几个月前他就有说过辞职回家,当时妻子劝他说:"几百亩官田马上要插秧,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成熟,等收了粮食再走不迟。"陶渊明这才忍了下来。这次妻子还是老话重提,说田里的稻子快熟了。陶渊明苦笑着嘟囔:"看来我还得继续做粮食的奴隶啊!"
当彭泽县令第八十一天,衙役跑来报告说上面要派督邮来视察。手下人提醒他得郑重对待,到时候要穿官服束腰带去迎接。陶渊知道这个督邮是个不学无术、依附权贵、阿谀奉承的小人,想到要向这种人卑躬屈膝,便感慨道:"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"他的意思是说,我怎么能够为了五斗官米的俸禄,而向粗鄙无耻的人弯腰呢。说完就收拾包袱,带着老婆回了老家。这趟辞官,也终结了他十三年的官场生涯。
这十三年里,陶渊明始终记着"济世救民"的理想。可东晋末年那潭浑水,一次次把他的希望浇灭,最后彻底凉了心。
回到家乡后,陶渊明写下那篇有名的《归去来兮辞》,把对官场的厌恶、对功名利禄的鄙视都写了出来。从那以后,他就靠着自己双手种地过日子。因为在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,大伙都叫他"五柳先生"。
东晋灭亡前,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。他早就看透,东晋的气数已尽,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,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烦忧。只要东晋存在,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,照耀家邦。一旦东晋灭亡,就一笔勾销了。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,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。大到一个国家,小到一个家庭,莫不如此。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,还是多喝点酒,好好睡一觉吧。
陶渊明只要弄到酒,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。他认识到,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,稍纵即逝,就应该坦荡从容,无忧无虑地度过。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,胡乱扯出一张纸,书写感慨,等到第二天清醒后,再修改润色。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,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。一共得到20首诗,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《饮酒二十首》。饮酒其五更为我们现在所熟悉。
他虽“心远地自偏”,但“猛志固常在”,仍旧关心国家政事。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,晋安帝司马德宗与弟弟司马德文都居于浔阳,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。元熙元年(419年)刘裕杀晋安帝,立司马德文为帝,是为晋恭帝。元熙二年(420年)六月,刘裕逼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,东晋自此灭亡,刘宋王朝建立,刘裕改年号为“永初”。后来,刘裕采取阴谋手段,杀害晋恭帝。
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。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,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,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。但他无法改变、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。在此情况下,《桃花源记》应运而生,他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,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,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。
到了晚年,日子越过越穷。虽说穷得叮当响,但是他高洁的品质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。宋文帝元嘉元年(424年)。江州刺史檀道济来看他,见他又病又饿卧床不起好几天,劝他说:"贤明的人,天下无道的时候就过隐居的生活,天下有道的时候就入朝为官。现在正是有道的社会,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呢?"说着就要留酒肉给他。陶渊明说道:“潜怎么敢奢望与贤人比肩,我的志向赶不上他们”,很坚决的拒绝了檀道济送的酒肉。
公元427年,九月中旬陶渊明神志还清醒的时候,给自己写了《拟挽歌辞》三首,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:“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”,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。随后,六十三岁的陶渊明与世长辞。不过他那高尚品质,还有那些优秀的田园诗,却是实实在在流传了下来,永远留在后人心里。
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”,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,他不慕名利、追求自由、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成为许多文人理想的人格典范。他是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归宿,许多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,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,往往回归到陶渊明,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,并借以安慰自己。陶渊明的人生经历,我们也随着年纪越大,越能体会到他的无奈与独立率真。
发布于:广东省- 2025-01-07专业放心的股票投资 12月13日基金净值:国投瑞银美丽中国混合A最新净值1.1354,跌1.91%
- 2025-01-18杠杆10倍炒股平台 粤桂已建成9条省际高速通道
- 2025-05-11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 海螺水泥将于6月30日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.71元
- 2025-01-07股票融资利息怎么算 告诉你一个,不困的秘诀! | 漫画
- 2025-06-23正规的杠杆配资 2024年大内科题库(各科室)_答案_支气管_吸氧